先講結論:
原來泰國人就是這麼佛心來著。
這陣子全球拼防疫,各國無不緊縮國門抵擋病毒入侵,不僅嚴重影響航空及旅遊業,也降低大家出國旅遊的意願。現在,臉書跟 Instagram 等社群上可以看到許多朋友開始回味過往旅遊照片過過乾癮;甚至,有國外民眾利用家中的跑步機、洗衣機、衣櫃等電器家具,模擬了一個「居家版」的出國體驗,在舉國封城期間,一解無法旅遊之苦。
這樣的氛圍也讓我想起去年 12 月因為公司受清邁設計週 (Chiang Mai Design Week) 邀展的機會,讓我的旅遊地圖再度插旗一個曾未去過的國家——泰國。
對於泰國的印象多是從朋友口中零散拼湊而來,尤其這次要去的地方並非多數朋友跟我介紹的首都「曼谷」,而是泰國北部的政經中心「清邁」,也讓我對於這個國家及城市更添幾分想像空間,並期待著這趟旅程會出現什麼樣的驚喜(或驚嚇)。
在飛往泰國的前一天,我剛結束在香港的展覽,一個人出差負責三天的展會說實在有點累,因此每晚也幾乎是早早洗洗睡,再加上「反送中」抗爭尚未平息,也不敢在外蹓躂太晚。我是搭乘早上十點半的班機,但因為離港當天正好有一場遊行活動,擔心港鐵跟巴士班次會受到影響,當天便起了個大早搶搭第一班港鐵前往機場,也正好因應香港機場為防範機場癱瘓多設立的一道檢查站可能造成的壅塞(未持當天有效機票及護照的人不得進入)。
順利通關後,便直接走到亞洲航空 (Air Asia) 的候機室,位子很多,找了個太陽曬得到的地方,將行李當靠背,翹著腳享受暖陽看著書,這時才真正覺得出差任務告一段落,準備告別香港的緊湊節奏,迎接腦海中泰國的閒適步調。
經過三個小時左右的飛行,大大的泰王瓦吉拉隆功肖像映入眼簾,內心已迫不及待想探訪這個讓台灣常被外國人誤認為的國家,也許除了英文國名,台泰還有其他讓全世界旅人印象深刻的共通點吧?
清邁機場不大,可能連松山機場的一半都不到,但恰巧遇到兩團中國大陸的旅行團,落地簽的櫃檯一團亂,因此還是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入境。身處異地最重要的就是要能保持聯繫,所以在香港的最後一晚我就在 Klook 上訂了一張八天網路無限流量的 SIM 卡,約在清邁機場領取,果真進到入境大廳就可看到服務人員的小旗子,並協助現場換卡。擔心語言不通?放心,服務人員會說簡單的中文,最重要的,網路真的很順暢!
一切就緒,用號稱「東南亞 Uber」的 Grab 叫車到飯店跟同事們會合,第一次叫租賃車竟然是在國外,才發現這樣的服務太美好了,真心推薦給小團體自助旅行的朋友。若在清邁,短程單趟大概都在 100 元以內,不僅輕鬆,更可省下時間安排其他旅程。
這次清邁的旅行總共九天八夜,大部分時間都在城區範圍活動,不過精彩程度已在我的腦海烙印出「三大驚艷」:佛寺、文創、市場街景。我也將透過三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此行的影像紀錄,要特別感謝友人借了我 SONY 的 DSC-RX100 相機,所有照片都是用它拍攝的,完全無後製,如果你也喜歡這些照片,一半以上要歸功於我的朋友跟這台相機。
嗯,第一篇我想跟大家分享清邁的佛寺。在台灣我們常說「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但在將近 95% 的人民都信奉佛教的泰國,則是「三步一小寺,五步一大寺」,穿著袈裟的僧人更是滿街跑,密集程度可想而知。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佛寺有三間:
1. 帕邢寺 (Wat Phra Singh)
做為清邁最具代表性的佛寺之一,一進大門便能聽到沈穩的誦經聲,映入眼簾的是金光閃閃的佛塔,這樣的佛塔也是東南亞佛教建築的重要特徵,裡面放的通常都是高僧的舍利子。
所有的佛寺一定可以看到「金鳳」造型的屋簷,屬於泰國祥瑞五靈之一。
循著誦經聲往內走,真的看到一群僧人正虔誠禮佛,雖然遊客在旁穿梭,卻鮮少讓他們分心。除了最前面帶領誦經的較年長外,其他的看起來都在中小學年紀而已。
大部分的佛殿都有開放外客入內,不過必須脫鞋子,且在端詳佛陀或是先師法相的時候必須坐著。先師法相多是蠟像製成,真實到你會以為是真人坐在你眼前(而且很多尊),感覺那份精氣神都還在,那畫面有點震撼,我幾乎是屏著氣息走完一圈,當下也沒有拍照的衝動,這種感覺就讓大家親自體會了。佛殿外其實也有供奉金身法相,可以想像一下他們變蠟像的樣子。
旁邊還有一排祈福鐘跟垂鈴。
在離開帕邢寺前,還經過了一段繽紛的燈籠小徑,跟台灣點光明燈保平安有異曲同工之妙。
2. 柴迪隆寺 (Wat Chedi Luang)
柴迪隆寺應該是來清邁的人一定會拜訪的佛寺,它曾經是清邁最高的建築物,然而,因為戰爭跟天災,硬生生的被斬掉了一截,因此這座佛寺除了在宗教上有其重要性,建築物還保留著當時的斷垣殘壁也是讓旅人們趨之若鶩的原因。柴迪隆寺需要購票入場,成人 40 泰銖,兒童半價。
除了剛剛前面出現的金鳳,「白象」也是泰國祥瑞五靈之一,在每個佛寺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聽說這幾隻當中只有一隻是當初戰爭殘存下來的幸運兒,其他都是後來複製上去,你看得出來嗎?
另外,龍頭蛇身的「納迦」也是祥瑞五靈的成員,霸氣的外表是擔任入口門神的角色。
參觀完佛塔,接著到旁邊的正殿,一樣需要脫鞋脫帽,穿著過於清涼也不適合入內。裡面供奉著一尊高 18 腕尺(約 8.2 公尺)的立佛,比起坐佛或臥佛,果真多了一分威嚴。在這邊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當時我正入境隨俗坐在地上端詳大佛,看到了一團來自台灣的宗教參訪團,將近 20 人,先是排排坐一起禮佛,接著轉向準備以大佛為背景來張團體照。好巧不巧與他們一位團員對上眼,她衝過來用英文問 “Picture? Ok?” 手還比劃著拍照的姿勢。我點頭,並給她一個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幫他們拍了四五張照片,他們也很滿意的 “Thank you, thank you!” 從頭到尾都沒跟他們相認其實來自同鄉,只想趕快結束這場小鬧劇。
出了正殿沿著外牆走了一圈,看到四位天兵天將,我喜歡他們的褲子圖樣。
3. 羅摩利寺 (Wat Lok Moli)
羅摩利寺就在我們住的飯店附近,因此每天都會經過,雖然它規模不大,看起來也不比其他佛寺亮眼,但其實它有一個很獨特的點。有別於多數佛寺的佛塔主要供奉僧人的舍利子,這裡供奉的是某任國王及王后的骨灰,所以羅摩利寺在清邁的眾多佛寺中有特別地位,寺廟的維護也多是由皇室負責。
鎮守在羅摩利寺門口的夜叉。
經過這趟巡禮,我覺得泰國佛寺會讓人印象深刻除了建築特色以外,更迷人的是因為它已經是當地人生活的一部份,並不是偶爾尋求心靈慰藉的場所而已,就跟我們看到路邊的土地公廟也會誠心敬拜一樣。他們會肩併著肩靜靜地在佛前端詳;他們會讓路給街上的修行僧,甚至慷慨佈施;也正如同他們的日常問候就是雙手合十,然後溫柔地向你說聲:「สวัสดีครับ」。
留言
張貼留言